帮我复述一下"百合花"的故事情节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8 07:49:50
茹志鹃的作品,我不要精湛的,我要的是复述的那种,就是说将一篇课文再讲述一遍,但内容是自己叙述的那种,拜托了.

“我”在被分配工作时,结识了一个老实,害羞的通讯员,通过我们的谈话得知他是“我”的老乡。
在为部队向人民借被子时,他开始找了一个新媳妇借,却没有借到,“我”得知后来帮他,最终借到了那床新媳妇的嫁妆----红底上缀有百合花的新被子。他还把衣服挂破了。后来,他回去了,但给我留了两个干馒头。“我”则找了几个妇女帮忙擦洗伤兵,其中就有那个新媳妇。开始,送来一个通讯员,“我”还紧张了一下,发现不是他后才放心。后来,有送来一个通讯员,看见那个挂破的衣服,“我”知道是他,很担心,后来从他的战友口中得知他是为了保护医护队才受中伤的,待医生来后,他已经牺牲了,而那个新媳妇却在专心致志的为他缝衣服,最后,新媳妇把自己的嫁妆盖在他身上。以表对他的敬重。

还好吧~可以采用吗?

或者:
《百合花》描述的是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的战场。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“我”在战争爆发前被安排到前线包扎所,由小战士护送——一个十九岁的农村青年,不善言辞,特别的纯朴善良。在事件的发生过程中,无论是与我的相伴而行,还是借被子的情节都突出了小战士怯于女性,以及与两个女性之间的微妙关系的变化。没有太多的笔墨描写小战士的动作,只有他和两个女性的交往以及神态的变化,再就是他的衣裳上的破布片,放在石头上的馍馍。在对小战士牺牲的描写时,作者避开了当时盛?

附读后感:
读完茹志娟的《百合花》,我被小说中的人物深深打动了。虽然描写的是战争年代的故事,但是作者没有对恢弘的战争场面进行描写,而只是对人物之间细腻的感情,人物所具有的珍贵品质加以描述。我既被通讯员临危不惧,舍己救人的品质所震撼,也被新媳妇和“我”对通讯员真挚的情谊所感动。

曾思考过这么一个问题,为什么作者给小说取名为《百合花》?“百合花”这三个字眼在小说中仅出现两次,而且都是做为新媳妇被子上的图案而被提及,可是作者却用“百合花”做为题目。等到再三阅读后,才细细体味到这朵“百合花”的深刻寓意。

通讯员,我习惯叫他“小”通讯员,十九岁,确实还只是一个孩子,“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”;与女同志“我”说话时,表现得张皇不安,腼腆羞涩;谈到娶媳妇时,更是飞红了脸,越发扭捏。然而在战火纷飞的年代,十九岁的小通讯员却已经担